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两千多年前的 ,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历史小诊所
    小明:小强,你知道都江堰吗?
    小强:当然知道了。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四川,还到都江堰玩呢。
    小明:那你能给我说说吗?
    小强:可以。都江堰在长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个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鱼嘴把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
    请你对照所学知识,说说小强说的正确吗?如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 
    (3) “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4)你认为二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 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会支持哪一学派?
    (3) 材料二中提到商鞅变法受到旧贵族的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 他的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4)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5)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上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重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阅读下表判断: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对;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是上表内容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无。
    (1)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
    (3)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
    (5)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列举战国时期的三次著名战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 晋文公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⑴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⑵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 晋国凭借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哪一次战役?
    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七雄并立的局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