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填图: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名称:

    A ,B ,C ,D ,E ,F ,G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历史诊所判断正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对 ,错误的填错
    1、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         (  )
    2、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   )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     )
    4、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城濮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                                              
    5、春秋晚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  )
    7、成语“退避三舍”的故事,是发生在秦楚两国争霸战争期间。  ( )
    8、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  )
    9、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
    10、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的建立。               (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读图做题。       
    如图,按图中“东南西北上中下”方位,填上战国七雄的名(7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
    (3)怀化市在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辖?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
  • 5.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

    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

    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识读战国形势图:

    回答:

    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 B CD 

    图中的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的?

    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请你列举春秋时期有关楚庄王的两个成语典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判断题:阅读下表判断: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以下表述,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括号内填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无。
    1.周平王是春秋时代的开创者,他在位时期,周王权利很大,可以号令诸侯。(   )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的出现都与周王权力衰落有关。(   )
    3.春秋时期是从公元770年至公元476年。(    )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
    5.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共持续500多年。(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观察战国形势图,请写出①、②、③、④处诸侯国的名称。

     ② ③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 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又是一条?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