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奖励军功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项变法内容是什么?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你觉得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得爵位和田产的?

    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从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千耦其耘)到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农耕),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

    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 青铜器代替石器
    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奴隶获得了自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商鞅变法
    D: 生产力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联考七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筑,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材料三: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根据材料一,概括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伟大的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一项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是(  )

    A: 开凿大运河
    B: 修建都江堰
    C: 治理黄河
    D: 整治淮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商君书》请回答: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

    这次变法发生在我国哪个时期?这一变法事件是由怎样的生产现象引发的?

    他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如图形象地描述了广为流传的南门立木的故事。与这一故事直接有关的改革是(  )

    A: 魏国李悝变法
    B: 楚国吴起变法
    C: 秦国商鞅变法
    D: 齐国邹忌变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一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指哪一工程?(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长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