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        筒车 
    B:            铁农具    
    C:            都江堰    
    D:             牛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 使用牛耕最普遍
    C: 商鞅变法最彻底
    D: 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材料反映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

    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4. 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  )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
    C: 授予田宅
    D: 免除赋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5.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6. 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 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
    B: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D: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7.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农业生产
    B: 限制商业活动
    C: 增强秦国实力
    D: 废除贵族特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8. 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铁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夏商西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