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禹
    B: 李冰
    C: 商鞅
    D: 李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你来到战国,随着的推广,各国经济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你来到战国时的秦国,商鞅正在国君的支持下进行变法,都城迁到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徐州市运河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变法内容。(限15个字以内)

    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变法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都江堰的修建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奖励生产
    B: 加强刑罚
    C: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 推行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

    A: 魏 国
    B: 齐 国
    C: 楚 国
    D: 秦 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 水利事业的发展
    C: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耕作技术的提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