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都江堰的修建
    C: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

    A: 西周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朝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在新法推行的一两年里,秦国百姓都说新法不更。新法推行10年后,秦国道不拾遗,家富国强,百姓纷纷说新法好。新法推行约20年,太子秦惠文王即位,杀害了商鞅,但不废除新法。新法推行了130年,秦终于灭亡了六国。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商鞅制定的新法中如何对待以下几种人?

    ①努力耕作的农民:

    ②作战有军功的士兵:

    ③犯法者的邻居:

    ④没有军功的贵族弟子:

    秦国百姓对新法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商鞅死后,新法继续在秦国推行,结果如何?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五里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战国时期,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并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的重要事件是(  )

    A: 尊王攘夷
    B: 马陵之战
    C: 李悝变法
    D: 商鞅变法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下列选项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 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C: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开始种植水稻和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都江堰由秦国的蜀郡太守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振兴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水利工程兴修的意义:是改良和能力提高的结果,大大提升了各国的实力,并造福于子孙后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振兴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铁农具和机耕犁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日益推广。

    错误   改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振兴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

    A: 防洪排水
    B: 水运
    C: 防洪灌溉
    D: 蓄水防旱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振兴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春秋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农业产量的提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第六学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