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从此开始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我国封建社会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完成的(     )

    A: 战争
    B: 起义
    C: 谈判
    D: 变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鞍山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2.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请回答:

    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统一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据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苏州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4.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机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苏州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5. 近日,电视剧《芈月传》在卫视热映,该剧的开篇便提到了在秦国发生的一场变革——商鞅变法。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苏州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6. 公元前356年的一天,秦孝公召集商鞅等大臣讨论富国强兵之策。请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此历史情境的小短文。要求:

    题目自拟。

    文中需包含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作用,指出其中哪一项变法措施触动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并发表你对改革者最后结局的一点感想。

    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九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7.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九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8.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管仲改革之时
    B: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商鞅变法之后
    D: 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永州祁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9. 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昆明三中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10. 中国人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夏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农业大学附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