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


    A: 布达拉宫
    B: 都江堰
    C: 莫高窟
    D: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2. 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天俯之国”是今天的哪一省(   )


    A: 广东
    B: 重庆
    C: 四川
    D: 云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3. 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


    A: 防洪排水
    B: 防洪蓄水
    C: 防洪灌溉
    D: 蓄水防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4. 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 江汉平原地区
    B: 关中地区
    C: 川西平原地区
    D: 中原地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5.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6.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的(   )


    A: 楚国
    B: 赵国
    C: 秦国
    D: 蜀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7.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二王庙②分水鱼嘴③石人水尺④飞沙堰⑤宝瓶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8. 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


    A: 分水鱼嘴
    B: 分洪区
    C: 内江
    D: 宝瓶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题
  • 9. 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有一位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他的这一经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回答:

    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哪些人?采取的是怎样的耕作方式?


    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

    土地的耕作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在商鞅变法以后你如果想自己拥有土地,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经济上的上述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