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人李白写的《古风》诗句,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C: 巩固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进入鼎盛时期
    D: 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3. 下图的秦代砖文的文字应该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甲骨文
    B: 隶书
    C: 钟鼎文
    D: 小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的“秦皇”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 统一文字
    B: 开凿灵渠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5.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李白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材料三是一幅与秦朝有关的想象图,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事件爆发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请写出这次事件的领导者以及口号?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从秦帝国的兴亡史中,你得到哪些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6.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    )
    A: 收复河套地区
    B: 抵御匈奴
    C: 炫耀国力
    D: 防止风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如何科学的评价辛亥革命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问题。

    观点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国家和社会进步。

    观点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要求:任选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8. 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齐桓公
    C: 周武王
    D: 汉高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四: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材料中“秦王”是谁?他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从他的治国措施来看,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北部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
    材料四中《史记》和《过秦论》的记载或论述均涉及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个方面的例子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华兴联谊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麟。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材料二: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秦朝无道”的具体表现。
    “汉祖”是谁?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文景之治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