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 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3. 农业是民生之本,下列农业成就按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

    ①水稻种植出现    ②曲辕犁和筒车发明    ③占城稻引进    ④玉米、甘薯种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 4.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西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5.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材料二: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王的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相比西方古典的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讲,整体耐久性较差,保存较难。这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维修、翻建、重建的频率很高。若相应的传统营造技艺消失,那么遗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包括大量的文物建筑也终将消亡。2009年9月,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宣讲家网》

    材料三:现在的木结构建筑不是简单地用原木,而是用工程木材。工程木材和原木有本质区别,它是经过现代的工业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工成适合于建筑用的梁、柱等部品部件。比如,木板和胶合板不一样,虽然都是以木质为原料,但是有区别,胶合板是经过加工的。国际上发展现代木结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发展木结构。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图是我国古代哪一都城的平面示意图?如此巨大的建筑群是谁决定营建的?当时该都城核心区域的名称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可以认识到图11所示古都的宫殿建筑具有哪些特点?可以得知中国的哪项文化遗产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这项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史前时期的何种建筑?
    材料三表明,现在的建筑与我国的传统建筑有何异同点?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7.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8.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 铁制农具
    B: 司母戊鼎
    C: 鱼纹彩陶盆
    D: 刻有文字的甲骨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9.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10. 农业、工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种下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粒种子

    材料一:中国栽培作物始于距今10000年前后,而原始农业的兴起则是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原始农业孕育了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利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发展起原始农业,出现了巨大的建筑物、文字,形成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据《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制作的布料,在质量和产量上无法与亚洲等地的产品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工厂代表了未来。这些以水力为动力(很快变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在不断创新的驱动之下,因为受薪工人的投入,也因为大量的资本积累以及新型国家的鼓励,它们很快创造出棉花帝国的中心支柱。

    ——据《棉花帝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铸造了一把信息时代的双刃剑

    材料三:在全球电子通迅干涉系统中,最先进的监控系统要数美国控制的“梯队系统”,每日监控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主流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和各国政要的通话进行监控。这一系统起源于冷战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为了应对日渐猖獗的恐怖活动和有组织的犯罪,加速了这些组织的最终灭亡。

    ——据《从投石索到无人机》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原始农业最早培植了哪些农作物?原始农业孕育出古代埃及哪些文明成果?

    工业革命:按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快进键

    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棉纺织业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干涉系统的利与弊。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