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山顶洞人怖用的骨针
    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 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3.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东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4.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5.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
    A: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福建省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6.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 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 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肄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 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依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难度: 困难 题型:真题 来源:北京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7.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主要以鹿科动物为主,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大多数是用鹿的肩脾骨加工制成。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   )
    A: 家畜饲养主要以鹿为主
    B: 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 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D: 农具以打制石器为主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1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 8. 恰当地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历史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这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新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出上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利簋腹底的铭文拓片

     

    材料二:

    记述

    文献出处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

    《史记》

    材料三:

    材料四: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外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王国维《古史新证》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三的图片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哪些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请按照范例,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其史料价值。

    示例:我选图1,骨耜是史前时期/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 见证了河姆渡人已经会制作农业工具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地下之新材料”的认识。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1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 9.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坐标,都是有故事、有生命的。如果文物会说话,如图文物会向我们诉说它来自于(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滨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10. 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来耜    猪纹陶钵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 人类的起源
    B: 原始农业兴起
    C: 华夏族形成
    D: 早期国家产生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