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尧──禹──舜
    B: 舜──尧──禹
    C: 禹──舜──尧
    D: 尧──舜──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泰来县,龙江县,富裕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宇。

    ——摘编自《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这些古文字材料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了1928年的殷墟发掘,从而有商一代成为信史。(注:“信史”即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摘编自《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仓颉生活在哪一位先王(部落首领)时代?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两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根据材料二可知,“这些古文字”是哪一种文字?首次发现这些文字的清朝学者是谁?
    材料三展示的是汉字的哪一种字体?李斯所书的“皇帝”是如何推动中国的语言文字发展的?
    综合上述材料,请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谈谈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禹之所以被尊为“大禹”,并被舜帝选定为继承人,主要是因为他(    )
    A: 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B: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
    C: 治水有功,消除水患
    D: 联盟炎帝,击败蚩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当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巢氏。

    ——摘编自韩非《韩非子》

    材料二: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就逝世了。他把天下传给益。……虽然把天子位传给益,但由于益辅佐禹时间不长,天下并不顺服他。所以,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摘编自《史记·夏本纪》

    材料三:周公(周武王姬昌之弟)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摘编自荀况《荀子·儒效》

    材料四:等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向南夺取了百越之地,在那里设置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根据材料一可知,远古人类住在什么地方?根据韩非的描述可知,远古人类为了生存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材料三中的周公“立国”是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运作的体现?“姬姓”之国居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反映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制度?请根据秦朝政治运作模式分析,“百越的君主”为什么会“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这种政治运作模式有何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楚国北上中原,通过武装的、和平的方式,与中原各国结交,起到了南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周景巧《楚庄王洛邑问鼎再认识》

    材料三:

    材料四: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战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一中上古“诸族”之间“去小异而大同”的著名战争有哪些?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与中原各国结交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客观上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中的A、B、C、D分别代表什么诸侯国?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项羽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    )
    A: 炎帝和黄帝发明农耕、历法、船只
    B: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C: 炎帝、黄帝打败蚩尤后走向联合
    D: 陵园山水环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金乡县胡集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检测试卷
  • 7. 材料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自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平王之时,王室势力已经衰落,诸侯以强并弱,政由方伯”

    “选贤于能”反映了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是什么?“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产生的第二贵族等级是什么?
    材料反映了周王朝当时什么样的状况?当时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什么口号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最先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竞赛试卷
  • 8. 每年清明黄帝公祭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文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传位于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2020年历史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测试卷(1)中国古代史部分
  • 9. 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中国历代王朝最为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将宗亲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宣的屏障)

    ——《左传》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亲)属疏远,相攻击如仇(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发展到“天下为家”反映出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具体变化?
    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封建亲戚”的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秦始皇为了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优点? 汉武帝又是采纳谁的建议,如何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写出三点即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10.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人物应该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仓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四海教育集团六校联考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