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道德与法制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统编版(部编版)
统编版(五四学制)
人教版
粤教版
北师大版
教科版
湘教版
苏人版
人民版
鲁人版(六三学制)
鲁人版(五四学制)
陕教版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六年级(全一册)
七年级(全一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九年级全册(思想品德)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法律这种规则,其作用的发挥靠 ()
A:
舆论的力量
B:
国家强制力
C:
信念的力量
D:
习惯的力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意味着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就可能违法。这说明 ( )
A:
法律和道德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B: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C: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保障
D:
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以为北大副校长发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一被网友誉为“撑腰体”的表态,火爆网络。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请你为“撑腰体”献计献策。
“你爱,中国便不冷漠!”。你打算怎样去奉献爱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日前,身处看守所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坦承,为显示自己有能耐、获取更多名利,其受人指使,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其错误在于他没有()
①履行工作职责 ②忠于职守
③履行法律义务 ④乐于奉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一直在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需要公民( )
①学习交通法规,增强守法意识 ②加强文明修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③学会正确调控心理,避免盲目从众 ④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桂林晚报》“法庭记录”专栏介绍的案件中,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扰乱机场秩序被拘留;有人电影院大声喧哗被警察警告。由此可见 ( )
A:
谁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
无数事实证明,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D:
我们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做斗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以下符合“正能量”要求的是()
①同学打架,我围观 ②乱扔垃圾,我制止
③社会公德,我遵守 ④公益活动,我参加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广州市民普遍反感的在地铁车厢上进餐、带狗入内等不文明行为,在今年广州市地铁管理新规中均被明令禁止。这说明 ()
A:
公民行使自己权利时,可以牺牲他人的权利
B:
公民应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承担对自然的责任
C:
强大的社会舆论可以上升为具有强制力的法规
D:
参与公共生活、遵守公共规则,必然会完全丧失个人权利和自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则是隐藏的法律。”这句话告诉我们,法律和道德 ()
A:
互相排斥
B:
互相替代
C:
互相促进
D:
互相等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8417
18418
18419
18420
18421
18422
>>
18918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