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这段歌词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    )

    ①必须讲“哥们儿义气”

    ②当朋友出现过失时,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

    ③朋友间要互相尊重,要用真心去交流和沟通

    ④当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热情的帮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同步练习
  • 2. “当你的朋友向你直抒胸臆时,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这句话说明朋友之间(    )
    A: 要真心实意地成全朋友的好事
    B: 要尊重朋友,不伤他人的自尊心
    C: 要坦诚相见,不说假话
    D: 要言而有信,讲义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3. 漫画《微信,危信!》启示我们(    )

    A: 微信是最佳的交友平台
    B: 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C: 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D: 过健康生活就要远离微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4. 小明是一名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别人问他问题时,他却不愿意帮助别人,经常因为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就大吵大闹,还总爱给同学起外号。久而久之,他与同学之间形成隔阂,和同学们说话很少,交往很少。不久,他结识了一伙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并且经常与他们一块吃喝闲逛,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哥们”。
    结合材料说说小明为什么不能获得同学的友谊?
    小明和他的“哥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请你帮他为获得真正的友谊提几条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5. 小梅与小青是同班同学,二人都喜欢学习绘画,为此她们常常围绕共同的爱好进行探讨。但是,在其他文化课方面,小梅却没小青成绩好。当小梅向小青请教时,小青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地把头扭向一边,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情形使小梅对小青慢慢有了距离感,小梅后来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却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请问:

    你认为小青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友谊的双桨需要我们和谐地摇荡,才能推开层层波浪助我们成功。你认为小梅和小青怎样做才能维系真挚的友情?
    读完这则小故事,请你仿照示例,用精炼的文字描绘出你心目中的友谊。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6. 小红和小丽是好朋友, 在班里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最近小丽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小红开始瞧不起她,并告诉小丽不想和她做朋友了。对于小红的做法,你的认识是(    )
    A: 朋友要坦诚相待,这样做是对的
    B: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小红不是真正的朋友
    C: 交友要讲原则,对于小丽的退步是不能宽容的
    D: 小红是诤友,因为她能直言不讳地对小丽提出批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7. 网上交往具有特点(    )
    A: 虚拟、平等、自主
    B: 真实、自由、公正
    C: 真实、间接、隐蔽
    D: 虚拟、公平、正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同步练习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元的酬金聘人待在一个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与世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进入。实验结果: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待了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另一个人待了八天。这个待了八天的人出来后说:“如果让我在里面再多待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

    材料二:目前,网络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平台。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学生上网后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占48%。但青少年自制力和理性发展都未达到成人状态,因此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请你围绕青少年网络交友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同步练习
  • 9. 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网络交友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有37.8%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9.6%的中学生有10个以上经常联系的网友。有些同学非常相信网友,把自己的学校、姓名、家庭电话等个人信息都告诉了未曾谋面的网友。

    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同步练习
  • 10. “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哪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这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调侃的正是当下流行的“朋友圈”代购现象。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所谓“代购”只是“杀熟”(专骗熟人)的幌子。有关人士呼吁,莫让“朋友圈”变成“骗人圈”。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
    A: 交友需要擦亮眼,提高警惕定安全
    B: 虚拟空间不可信,远离微信是根本
    C: 运营商家勇担责,所有问题全买单
    D: 法律法规要完善,净化网络新空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7-2018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