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北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有世界上首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四住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氢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载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全球能源产业正向脱碳加氢方向转型。而利用可再生电力电解水产生的绿色氢气,更是真正做到在生产和消耗过程的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场馆借助张北能源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下图示意张北县某公司去碳化的解决方案。

    据材料指出该公司的主要去碳措施及实施该方案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文综地理试卷(三)
  • 2.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与漂浮冰架的分界线(下图),冰川流过接地线后便成为浮在海水上的冰架。研究人员分析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区域的冰川过去二十年的卫星数据,发现这些冰川的接地线正迅速地往内陆方向后撤,换句话说这里冰川最终会全部融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洲西部阿蒙森海区域的冰川接地线正迅速后撤的最直接原因是(   )
    据图推测随着冰川接地线迅速后撤,可能导致(   )

    ①接地的冰盖面积缩小

    ②冰山数量将减少

    ③冰山体积将变大

    ④接地线附近的冰架厚度将减小

    ⑤海洋面积将增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
  • 3. 雪雨比是指某一时段内降雪总量与降雨总量的比值,反映了降水中降雪与降雨的比例。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包括升温融雪型和雨雪混合型洪水两种类型)常伴有大量冰凌和泥沙,危害极大。下表示意我国西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和雪雨比/降雪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区间/要素变化

    1000m以下

    1000~2000m

    2000~3000m

    3000~4000m

    4000m以上

    春季

    平均气温(℃/10年)

    0.615

    0.643

    0.560

    0.425

    0.378

    雪雨比(/10年)

    -0.011

    -0.024

    -0.076

    -0.097

    -0.295

    秋季

    平均气温(℃/10年)

    0.353

    0.360

    0.422

    0.448

    0.580

    雪雨比(/10年)

    -9×10-6

    -0.002

    -0.004

    -0.007

    -0.045

    冬季

    平均气温(℃/10年)

    0.240

    0.294

    0.462

    0.564

    0.798

    降雪量(mm/10年)

    1.241

    0.837

    0.380

    0.729

    0.223

    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雪雨比的主导因素是(   )
    我国西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随着海拔升高(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预测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考三模地理试卷
  • 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盆地位于川西北,海拔3400~3600m,现代黄河从西部流入盆地,河道迂回曲折,在接纳源于东南部山区的白河、黑河后折向西北流出盆地进入峡谷区。

    材料二:专家们通过对若尔盖盆地黄河第一湾河岸沉积物的深入调查研究,选取甲央玛河段的剖面,在野外对其进行基本沉积物地层单元划分后,进行沉积物和沉积动力分析,形成了对若尔盖盆地内部地表环境演变的认识。对甲央玛剖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河岸剖面沉积过程连续,年龄值表现为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的趋势。

    材料三:左图为若尔盖盆地区域简图,右图为若尔盖盆地黄河第一湾甲央玛剖面沉积物序列。

    分析若尔盖盆地沼泽广布的原因。
    甲央玛河段距今35~30千年时期剖面沉积物呈现出泥炭和风沙交互出现的特点,表明当时气候季节变化大。由此推测当时冬季气候特点,并分析沉积物互层形成的过程。
    根据若尔盖盆地黄河第一湾甲央玛剖面沉积物序列图,推断距今26.95~8.28千年时期沉积物主要沉积动力因素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若尔盖盆地内部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5.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是“冰川博物馆”,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地,也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绝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显著的变暖,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地区的降水略有上升,但趋势并不显著。喜马拉雅山脉毗邻的南亚是人为污染物(矿物能源的使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暗色物质)排放最为严重的地区,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加速萎缩。下图为冰川融水在冰川末端形成了大量的冰湖,冰湖不稳定。

    分析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加速萎缩的原因,并从水资源和水文灾害等方面说明冰川加速萎缩对区域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赛里木湖是新疆天山西北部面积最大的高山内流湖,湖泊位于山间封闭的盆地内部。受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1960-2018年赛里木湖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面积增加了8.99km2,增长率为0.05%。湖泊面积的变化反映了湖泊水量的收支状况。

    湖冰冻融过程(开始结冰到完全冻结属于冻结过程;开始消融到完全消融属于消融过程)与气候和湖泊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图1显示了2017-2018年赛里木湖冻结与消融过程。图1左上的参数日期均采用儒略日(例如1月16日为年内第16d、2月1日为第32d)等等”。图2为位于赛里木湖畔的温泉气象站1980—2014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说明1960—2018年赛里木湖面积变化及过程。
    推测图中西南湖岸最早形成湖冰的原因。
    据图2分析1980—2014年赛里木湖湖冰的冻融时段及理由。
    为维护赛里木湖优美的环境,简述该地区畜牧业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 7. 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显著。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人们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71—2000年气候变化趋势分布(站点抽样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时间段内,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是(   )
    从长远角度看,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8. 气温距平是某时段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1901~2016年中国地表气温距平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近百年我国地表气温变化特征为(   )
    该气温变化情况可能导致我国(   )
    为减缓这种气温变化趋势,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

    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③轿车出行 ④增加绿地面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9. 有效低温是指植被尚未完全休眠时期的低温,冬季的有效低温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开花。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候变暖导致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主要是因为(   )

    ①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②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

    ③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④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

    不同海拔植被春季物候趋于一致,导致动物(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2022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
  • 10. "沃克环流圈"是指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东、西太平洋水温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圈。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沃克环流圈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沃克环流圈"增强时(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选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