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阿尔泰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天山的山脉冰川面积(粗线)及变化率(细线)随海拔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四列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的共同特征是(   )
    与其他山脉相比,②山脉冰川面积变化率较大主要是因为(   )

    ①气温上升快②海拔较高③距海洋远④印度季风减弱

    推测四列山脉冰川的退缩率呈现的一般规律是(   )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 2. 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海拔升高,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最可能(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地理试卷
  • 3. 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高投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随着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提出,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珠三角地区自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以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污染避难所”。下面图中左图示意广东省地理区位,右图示意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2001-2009年相比,2009-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在空间上(   )
    2013-2017年工业碳排放总量较大且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的城市是(   )
    下列属于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是(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产业转移③营造生态林④产业升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 4.  2021年某媒体报道了南极大陆“血雪”现象,即雪的表面被含红色素的藻类覆盖后变得鲜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血雪”最盛的时间大约是(   )
    “血雪”现象加剧时将导致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 5.  2021年5月下旬以来,多地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主要集中在“两高”(高耗能、高排放)企业。9月中旬以来,“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执行纷纷落地落实,再加上煤炭价格飙升等原因,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有序用电措施,工业限电措施在多个省份密集推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即能源消费强度)同比下降2%,而经济强省广东、江苏的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   )
    对于被拉闸限电的企业,正确的应对是(   )

    ①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研发投入②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③做好与政府沟通,及时响应政府制定的有序用电方案④呼吁煤电企业增加发电量,降低电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卷
  • 6. 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海洋可以给予大气热量与水汽,影响气候特征;大气运动可以带动海水运动,产生风海流等,当海水结冰时,风与洋流的关系会被切断。资料表明,2010年一2019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下图所示海域对此反应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气候变暖,反映到甲海域有(   )
    专家预测,全球气候再持续变暖,可能会使图示海区海水积累过多,进而可能异变而流出到北大西洋。一旦该入海洋永冻界假设出现,欧洲西部可能(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 7.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系列措施,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中国承诺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碳中和”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为实现“碳中和”,公众可以参与的活动是(   )

    ①维持能源消费现状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充分利用太阳能④用烘干机替代晾晒衣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8. 如图示意我国1961~2015年年均温时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据图推断我国年均温时间变化的总趋势是(   )
    气候变化会导致(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众多且沟谷内冰川发育典型(如图),雪线较北坡高。该区以裸露冰川(冰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为主,表碛冰川表层冰碛物总体厚度大(表碛厚度较小时能够加速冰面消融),且自上而下厚度变化明显。其中X冰川为该区山谷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1980-2015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该区冰川数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

    描述1980-2015年南迦巴瓦峰冰川的变化规律。
    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高的原因。
    推测X冰川自上而下表碛厚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判断裸露冰川和表碛冰川消融速度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考地理试卷
  • 10.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现在,苔原带在我国仅分布于长白山和阿尔泰山的高山地带,前者植被以小灌木、藓类为主,后者植被以藓类、地衣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第四纪冰期相比,现在的苔原带(   )
    造成长白山与阿尔泰山高山苔原带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