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下图为青海省区域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地区近年来输送水量逐年增多,2016一2020年年均增加水量超92亿立方米。

    指出引起三江源地区冰川消融的因素,分析冰川萎缩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长远影响。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重点打击采矿、砍伐、狩猎以及擅自采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概述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在河口三角洲共有九个河口入海,形成“九龙入海”的水系特征。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下图示意现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

    简析湄公河河口段形成“九龙入海”的自然原因。
    判断湄公河流域距令1.2~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简析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川发育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制约。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祁连山冰川消融明显。下图示意祁连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2010年数据)。

    分别阐述祁连山①、③海拔段冰川面积较②海拔段小的原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关于冰川消融对当地气温的影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会加剧当地升温幅度,二是认为会减缓当地升温幅度。运用地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 4. 当穹错(如下左图)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季风区边缘地带,现今年平均气温约2.1℃,年平均降水量约151mm。某研究小组在当穹错东北部发现比目前湖面高235m的古湖相沉积物剖面,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反推出了当穹错湖泊水位波动变化(如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当穹错水量补给主要来自(   )

    ①大气降水②地下水③近地面大气凝结水④冰雪融水

    与现在相比,距今9000~8000年当穹错(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试卷
  •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地区海浪(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指出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范围变化的原因,并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季节变化特征。
    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说明近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变化与海浪增强的相互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卷
  • 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湖又称冰川湖,多分布于现代冰川的前缘、侧缘以及古冰川谷、古冰斗内。冰湖受形成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溃决。目前冰湖溃决已经成为青藏高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热杰错冰湖湖面海拔为5420m,冰湖前端湖堤由冰碛物组成;冰湖于1992年9~10月间发生溃决,溃决前冰湖与冰川相连;现场调查发现,冰川已退至冰湖后缘220m处的断裂面,且发现该区间有冰川滑(擦)痕。下图示意西藏局部地区冰湖溃决高发地带分布及热杰错溃决冰湖全貌。

    分析喜马拉雅山东段和横断山脉北段冰湖较多的原因。
    指出此次热杰错冰湖发生溃决的原因。
    该地区冰湖溃决易引发泥石流,试说明其形成条件。
    预测气温升高在短期内对该地区冰湖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地理试卷
  • 7. 读南美洲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M地区可能经常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若上图中区域的风力减弱,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二阶段考试试卷(12月)
  • 8. 下图为红树林示意图,红树林是一种分布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自陆地向海洋,红树植物植株多呈现出由高到矮、由密到疏的分布特征。高盐水体会抑制红树植物的生长。我国南海和东海的一些海岸有红树植物分布,黄海和渤海沿岸则没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黄海、渤海沿岸没有红树植物分布,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自陆地向海洋,红树植物植株多呈现出由高到矮,由密到疏的分布特征。造成这种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因子包括(   )

    ①风浪②降水量③水淹时长④水体含盐量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潮间带的红树林将会(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 9. 绿色低碳发展是世界潮流,也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11月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巴黎协定》是2016年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根据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平均气温(1月至9月)比1850至1900年高出约1.09摄氏度。据此,回答问题。
    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超过了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②加快新能源的利用,推广太阳能、核能

    ③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位GDP能耗

    ④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

    《巴黎协定》无法有效执行,这将会导致(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2月联考试卷
  • 10. 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单位:℃)示意图,图中虚线示意某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该海域(   )

    ①为夏季②为冬季③图示洋流向北运动④图示洋流向南运动

    此季节P地(   )
    Q地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该地区珊瑚死亡较多。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