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甲代表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   )
    北半球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明显快于南半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2020年2月28日,南极沃纳德斯基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西瓜雪”的形成是因为温度升高时,红色的微生物(极地雪藻)开始迅速生长所致。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出现频率不断增加。下图为南极地区和“西瓜雪”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

    ②水循环变弱,降水减少

    ③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大

    ④火山频繁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西瓜雪”不易在昆仑站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西瓜雪”大面积出现会(   )

    ①增加对阳光的反射而降温  ②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

    ③引起南极生态系统的改变  ④扩大了西瓜雪的生存空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3.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气候变暖趋势显著。规模小、坡度陡的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下图分别示意喜马拉雅山不同坡向冰川的面积分布和冰川退缩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90年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与南坡相比(   )
    规模小、坡度陡的冰川集中在喜马拉雅山的(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喜马拉雅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脆弱敏感的环境,使该区冰川分布及其变化备受科学界关注。关注冰川的变化,既有助于了解高山气候的变化状况,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90年和2015年喜马拉雅山山体和冰川面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喜马拉雅山山体面积在4800-5200米范围内达最大,而冰川面积则在5200-5600米处达最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
    近年米,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尤其是近5年来,加速退缩的趋势尤为显著,这会带来(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 5. 在斯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棱角分明的大砾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   )
    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开学初质量检测试卷
  • 6. 下图示意某地7月7°C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期初考试试卷
  • 7. 读北极海冰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图中海冰范围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缓解北极海冰范围进一步变化的对策有(   )

    ①提倡绿色出行 

    ②加快产业升级 

    ③植树造林 

    ④发展低碳经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地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下表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下图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国家

    2000~2017年

    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谷物收获面积

    (千公顷)

    2017年谷物总产量

    (万吨)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使用符号“+”或者“-”在上图的A,B,C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表示减小、减弱、下降)。
    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
    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
    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1年1月普通髙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地理试卷
  • 9.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
    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髙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地理试卷
  • 10. 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两处(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