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面积急剧缩小。近年来鄱阳湖兴起一种新的旅游项目一一一冬季到湖区看草原。下图为鄱阳湖腹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鄱阳湖面积急剧缩小,主要是由于(  )
    冬季鄱阳湖湖区变成“草原”的自然原因是(  )
    冬季鄱阳湖湖区变成“草原”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③气候变湿润  ④自净能力下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来宾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 2. 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的盛景着实让人向往,据报道西安将投入600亿元用于城市水系生态建设,在长安八水的基础上增加黑河和引汉济渭水系,共十大水系,瓮中捉鳖西安城市水源,实现与水库、湖泊互连互,以实现“八水润西安”,下图为西安城市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对“八水润西安”的理解正确的是(   )
    西安“百亿造湖”巨大工程引发质疑,有人认为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将影响到城市生态补水,其质疑的依据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 3.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淨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图甲)和湖南省等高线地形图(图乙)。

    材料二:洞庭湖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约6 000平方公里骤减到如今的约2625平方公里,也从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了第二大淡水湖。

    指出湖南省降水高值中心的位置(省内空间方位),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积的变化对周围地区气温、降水、生物的影响。
    简要说明湖南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8 图表判读技巧
  • 6.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下图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

    A: 保持水源
    B: 净化水质
    C: 调节气候
    D: 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理)试卷
  • 7. 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
    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

    ①退耕还湖、还沼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加强草场建设

    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

    ⑤开发新能源

    ⑥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第64届)试卷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描述流域内的地形特征。
    分析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
    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0 综合题题型与突破
  • 9. 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上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  )

    ①为鱼类提供生活繁殖场所 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

    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其原因是(  )

    ①浮岛生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生存空间

    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

    ④浮岛遮蔽阳光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安图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 10. 读下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某区域2010—2013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与2010年相比,2013年该区域(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