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2.

    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地理试题(八)
  • 3.

    【环境保护】读材料,回答下列间题

    材料一:红水河流城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呕,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日。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

    材料二:红水河流城开发图。

    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成因。

    根据图文材料,并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地理试题(八)
  • 4. 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文综地理试题(八)
  • 5.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6.

    【地理——选修3:环境保护】

    青海是我国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局的测定和调查,全省耕地一年流失的土壤养分,大致相当于年施化肥的总量。养分流失使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读下图。

    推理说明青海生态环境、经济、人类活动的恶性循环关系。并为青海省防治耕地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 7.

    黄土高原某地区沟壑纵横,目前正大力推广以草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序号①②③④所示的环节分别是(    )

    推广以草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8. 多暴雨以及黄土土质疏松是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A: 正确
    B: 错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2月月考地理试题
  • 9.

    我国西部某地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当地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

    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部气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 10. 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进行梯田开发建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