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
    A: 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B: 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
    C: 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 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3.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练习
  • 2. 下列观点不符合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思路的是(  )
    A: 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B: 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C: 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
    D: 以高能耗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3.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练习
  • 3. 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
    B: 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 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 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方法防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练习
  • 4. 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藤→奶牛→牛粪
    B: 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等生态学原理
    C: 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种成分
    D: 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练习
  • 5. 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
    C: 因生物种类增加,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 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4.3.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练习
  • 6. 下图是我国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人占有主导地位,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 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 该生态工程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
  • 7. 某地开发了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鱼塘内养殖鲢鱼,鱼塘边建立鸭棚(鸭群可进入鱼塘)。鲢鱼生活在鱼塘的上层水域,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鸭主要以饲料为食,鸭粪散落在水中可促进浮游植物的增多。鱼鸭混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
    鸭粪能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养殖户甲过度增大了鸭子的养殖密度,导致鸭粪对鱼塘污染严重,鲢鱼大量死亡。鲢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养殖户乙为进一步优化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增养鳙鱼。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现成有机物碎屑为食。综合分析,养殖户乙增养鳙鱼的优势有(写出两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生物高考一模试卷(3月)
  • 8. 稻田—池塘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推广和实践,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4

    A: 稻田中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也可能流入池塘
    B: 稻田中养殖牛蛙,可降低稻飞虱等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C: 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可提高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
    D: 稻田—池塘复合模式中水稻能吸收氮磷,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六校(金湖中学、洪泽中学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
  • 9.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 “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案例说明按照人们的意愿大量引种外来物种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鹤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密度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B: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物种不断取代的过程
    C: 对矿区进行修复时,引种的植被类型应该首先考虑其适应性
    D: 生态农业中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生物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开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