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乙1→乙2→…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 碳元素在甲、丁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D: 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2.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 被食草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食草动物粪便等排出物中所含的能量
    C: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D: 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所需的能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3.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开封市九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4. 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态系统中,N4/N2×100%的值一般为10%﹣20%
    B: 若N6全部来自N4 , 则蜣螂未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 通过构建生态农业,大大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使能量能够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散失的热能重新用于合成有机物,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 5. 科研人员对一块荒地中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单位:cal/hm2•a).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请据表分析下列问题:

    食物链环节

    GP

    5.56×103

    1.76×105

    5.8×107

    NP

    1.3×102

    6×103

    4.95×107

    R

    5.43×103

    1.7×105

    8.8×106

    未利用

    ﹣﹣

    1.226×104

    4.9374×107

    写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
    在研究过程中,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2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田鼠的种群密度是只/hm2 .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第二营养级GP的两大去路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及
    鼬有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如果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该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只狼吃了一只羊,就获得了羊的大部分物质和能量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 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7.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 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 8.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朱鹮的食物 是小鱼, 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9. 某一草地生态系统,图甲表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丙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图甲中,已知茎秆高度:车前草<狗尾巴草<狼尾草.路边生长的应该是上述三种植物中的,相对于另外两种植物,这种植物能在路边环境中表现出生长优势的原因是植株的和茎秆高度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图解可以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图丙中的表示b的同化能量,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图丙中这四种生物a、b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 , 若M15M2(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则生态系统稳态将会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10. 在放牧强度较大的草原上采取播撒优质牧草的种子、施肥、灌溉、控制有害动物等措施,其目的不包括(    )
    A: 设法提高牛、羊的环境容纳量
    B: 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C: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
    D: 实现对能量的分层次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