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图甲中字母),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将 (大于、小于、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增强.

    (2)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 .

    (3)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 法;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4)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的种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2. 夏季涨水,河边被水淹没的马铃薯田中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能刺激鳙鱼前来觅食.

    (1)上述事实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能产生乳酸的细菌与马铃薯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利用豆渣接种乳酸菌生产鳙鱼饵料并进行效果测试的相关实验见表(a~d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

    实验一  饵料制备

    发酵罐组别

    1

    2

    3

    4

    5

    6

    a加入培养液

        煮沸后冷却的豆渣培养液各10L

    b接种菌液

    10mL

    20mL

    30mL

    40mL

    50mL

    XmL

    c发酵培养

    43℃及Y环境下培养4天

    d成品处理

    倒出发酵罐溶液,烘干成粉末并装袋,编号为1~6号

    实验二  效果测试

    a

    将同期发育的相同大小的鳙鱼苗等量放养在6个实验池中

    b

    每天同时向6个实验池中对应投喂等量且适量的成品1~6号饵料

    c

    5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

    ①实验一中自变量为  . X可以设为 或 ,作用分别是 .

    ②豆渣需要经过煮沸处理,目的是 .Y为 .

    ③实验二中c的指标可以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3.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图.请分析回答:

    碳储量

    (吨/公顷)

    群落

    A

    群落

    B

    群落

    C

    群落

    D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

    a.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2)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途径⑤是指 ,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3)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上会发生演替,请写出演替的概念.

    (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中某种群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种群密度是指 .其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4.

    图1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图2是该生态系统人工放养某种鱼后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 . 图1中A代表 .

    (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植食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 J/cm2a.

    (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 

    (4)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5)已知该种群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请根据图2所示在右面坐标系中 绘出该鱼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3)(标出B、D对应的数值)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5. 生态学家对哺乳动物的个体总代谢率(每小时耗氧率)、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的耗氧率)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动物

    体重/kg

    总耗氧率/O21

    单位体重耗氧率/O2 kgˉ11

    巢鼠

    0.009

    0.0225

    2.50

    黄鼠

    0.096

    0.09

    0.93

    2.5

    1.70

    0.68

    650

    71.10

    0.11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总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B: 相同生物量的巢鼠消耗的有机物多于马
    C: 不同动物消耗的能源物质不同,所以总耗氧率和单位体重耗氧率都不同
    D: 表中的每种生物作为一个营养级,和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都是10%~20%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6.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1%
    B: A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 B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的能量就越少
    D: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分解者消耗的能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7.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 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 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D: 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
    C: 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香甜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D: 农田通过锄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积累在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9.

    图1是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杂食性小鸟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

    (2)研究人员对草地上的蜗牛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关键要做到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草变绿作为一种物理信息传递给野兔,野兔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4)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图,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4种生物成分.图中 和 (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10.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 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 , 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6)图丙为演替过程中该草原中的植物a和两种动物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b和c的种间关系是 ,若b消失,物种c的数量应 .

    (7)青蛙只能捕食移动的昆虫,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可以通过放养青蛙有效防治害虫,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