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分子与细胞》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并按表内要求完成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

    2

    2

    2

    A

    pH=8缓冲液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

    1

    1

    1

    1

    甲生物提取液

    0.3




    乙生物提取液


    0.3



    丙生物提取液



    0.3


    总体积

    3.8

    3.8

    3.8

    B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写表中的数值:A为  ,C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你认为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 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 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 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                                ,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

    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  、 、   (单位mL);该步骤的作用是 .

    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  .

    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 进行改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为了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三种微生物提取液(提取液中淀粉酶浓度相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蒸馏水(ml)

    2

    2

    2

    A

    pH=8缓冲液(ml)

    0.5

    0.5

    0.5

    0.5

    淀粉溶液(ml)

    1

    1

    B

    1

    甲生物提取液(ml)

    C




    乙生物提取液(ml)


    D


    丙生物提取液(ml)



    E

    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总体积(ml)

    3.8

    3.8

    3.8

    3.8

    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

    颜色深浅程度

    ++

    +

    F

    注:“+”显色,“+”越多显色越深;“﹣”不显色


    表中A的数值为 ,F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两种即可).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的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英文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A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B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C



    微生物C提取液



    0.1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摇匀,在沸水浴中煮沸2﹣3min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试管号

    1

    2

    3

    添加提取液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 , 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 .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仅从酶结构上考虑,原因有 .

    (3)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  ,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细菌内合成和分泌分解酶的细胞器有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

    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⑧处应是 .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回答下列问题:

    (l)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

    (2)果醋制作往往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其相关的反应式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科学工作者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以维持 稳定.

    目前发现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少数为 .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为验证此结论,可将该酶液与 试剂混合,反应液呈 色.

    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某同学简要写出了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 测数据内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该实验思路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 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某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 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 (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  . 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

    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理由是  .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Ⅰ.现有磨浆机、烧杯、滴管、量筒、玻璃棒、漏斗、纱布、苹果、试管、蒸馏水、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下表是某小组利用上述材料进行的有关实验:(“/”表示不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20ml

    20ml

    2

    2ml

    /

    2ml

    2ml

    3

    加入不同液体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盐酸溶液

    2ml氢氧化钠溶液

    4

    水浴恒温,玻璃棒搅拌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表中①处的内容是 .

    (2)比较烧杯甲、丙、丁的结果可知: 能影响酶的活性.

    (3)若要验证果胶酶的作用,应把 两个烧杯同时取出并过滤相同时间,观察并比较 .

    Ⅱ.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是 法;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 ;乙代表的物质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