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本,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2. 请结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全文,分析“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的内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3.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将如何贯彻“工匠精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4. 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呼唤“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有关专家表示,这个小小圆珠笔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困境。困境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工匠精神”的含义。瑞士制表匠工作时凝神专一,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太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新巅峰。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充分肯定,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最值得一提的是鲁班,他已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他以手工操作为职业,钻研技巧,全神贯注,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被奉为制造业的鼻祖,并成为历代工匠的榜样。而现在,社会心浮气躁,人们普遍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那些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一支小小圆珠笔的生产也要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和材料。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

    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新时代语境下,从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源头重新出发,“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而热度的背后是一场新的出发,“工匠精神”正返本开新,开创着全新的天地。

    (有删改)

    培优训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召牌 , 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建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D: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指归 , 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7. 《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这句话。《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文氏外孙 入村收麦

    [北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 村酤 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表兄文同之孙。②博:求取。③酤:酒。

    u4e0bu5217u5bf9u8fd9u9996u8bd7u7684u7406u89e3u548cu8d4f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8bf7u7b80u8981u6982u62ecu672cu8bd7u8868u8fbeu4e86u54eau4e9bu601du60f3u611fu60c5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试卷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u4e0bu5217u5bf9u8fd9u9996u8bd7u7684u8d4fu6790uff0cu4e0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72cu8bd7u7684u7b2cu56dbu53e5u201cu4e0bu7b14u6625u8695u98dfu53f6u58f0u201du5e7fu53d7u540eu4e16u79f0u9053uff0cu8bf7u8d4fu6790u8fd9u4e00u53e5u7684u7cbeu5999u4e4bu5904u3002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同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