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分析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的重点句,“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的含义及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2. 理解《读书:目的和前提》重点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的含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3. 概括《上图书馆》第三部分内容。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大恩师。 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阆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4. 阅读《上图书馆》第八段,思考: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5. 易混字形

    (ài)斩关夺          (xiá)好整以

    ①(yì)美之词     ②  (jiǎ)久不归

    (yì)自            (xiá)不掩瑜

    (shì)号            (xiá)闻名

    (zhì)卷浩繁     (zhuì)点

    ③(yì)丽       ④ (chuó)笔耕不

    (yì)名               ( chuò

    (dié)高潮起        拾(duo)

    ⑤(yú)怀瑾握      (zhàng)

    (yú)越       

    ⑥(zhàng)本   (chāng)为虎作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曾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____________。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已有的人生经历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的人生经历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____________,即使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关键是要结合人生经历去读书,感同身受、____________,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性善良和审美情韵。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读书可以帮助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宁静才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读书可以帮助培育良好的气质风度。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书读多了,____________,就会提升精神品格,这样更容易养成健康的人格。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f9du6b21u586bu5728u6587u4e2du6a2au7ebfu4e0au7684u6210u8beduff0cu5168u90fd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7. 概括《读书:目的和前提》第一部分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8. 概括《读书:目的和前提》2—4段的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9. 请概括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第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10. 概括《读书:目的和前提》第3段的论证思路。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的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的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说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读却引不起我们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地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