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

    ①真正的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修养/教养/涵养)

    ②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心志)

    ③我于书写,写字的过程中可以品出汉字独有的诗情与画意。(钟情/衷情)

    ④当时间掉了你的热情,你便会发现,那些曾令你歇斯底里地去执着的人,现已变得可有可无。(消磨/消遣)

    ⑤少年时代,我唯一并可以利用的是我祖父的巨大藏书室。(熟悉/熟习)

    ⑥借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造成一种幽怨的意境,把人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暗淡/黯淡)

    ⑦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得其所/各行其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2. 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给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

    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

    能品出其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3. 当下,复兴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各种各样的国学班纷纷出现,国学教育鱼龙混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见解,注意写出针对性,不少于300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 4. 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
    B: 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创造社”,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 他的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 小说《故都的秋》,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5.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6.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韵(zhī)      一(yuán)      叫(sī)      子(hào)
    B: 潭寺(zhè)      落(ruǐ)      橄(lǎn)      落(mò)
    C: 普山(tuó)      点(zhuì)      陪(chèn)      夹(ǎo)
    D: 廿四桥(niàn)      衣(zhuó)      混(dùn)      圆(tuǒ)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B: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1934年,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B: 《故都的秋》对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是冉熟悉不过的,因为在课堂上语文老师把这课讲得很透彻。
    C: 郁达夫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革命烈士,作为他的后代,能不为此由衷地感到自豪吗?
    D: 为了传达精细的感觉,郁达夫仿佛一直在寻觅、摸索语词,调整、选择句式,以确保文章气韵的流畅与贯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9. 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请认真阅读,然后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个句子,必须另选喻体。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篙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粵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徳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郁达夫文集》,有删改)

    u4e0bu5217u5bf9u672cu6587u76f8u5173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4e0bu5217u5bf9u672cu6587u827au672fu7279u8272u7684u5206u6790u9274u8d4f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   )
    u6587u4e2du63cfu7ed8u4e86u54eau4e9bu6c5fu5357u7684u51acu666fu56feuff1fu8bf7u7528u6700u7b80u6d01u7684u6587u5b57u7ed9u5404u56feu8d77u4e00u4e2au540du5b57u3002
    u6587u7ae0u63cfu5199u6c5fu5357u7684u51acu666fuff0cu5374u4eceu5317u56fdu7684u51acu5929u5199u8d77uff0cu8fd8u7a7fu63d2u4e86u8bb8u591au5176u4ed6u5730u65b9u7684u666fu7269u3002u4f5cu8005u4e3au4ec0u4e48u8981u8fd9u6837u5b89u6392u6750u6599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