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国、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样。“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進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糢糊糊地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从东关头转弯。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闳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地、冷冷地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u4e0bu5217u5bf9u672cu6587u76f8u5173u5185u5bb9u548cu827au672fu7279u8272u7684u5206u6790u9274u8d4f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587u7ae0u7b2cu4e00u6bb5u672bu753bu7ebfu7684u53e5u5b50uff0cu5728u6587u4e2d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ff1fu8bf7u7ed3u5408u6587u7ae0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8bd5u5206u6790u4f5cu8005u662fu600eu6837u4eceu4e0du540cu7684u611fu89c9u89d2u5ea6u63cfu5199u666fu7269u7684uff1fu8fd9u6837u5199u6709u4ec0u4e48u597du5904uff1f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 2.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有一种悲凉的美,有人说这种“悲凉美”与旧中国的时代环境有关,有人说与作者的古典文化修养有关,也有人说跟作家的个人气质和审美追求有关,你怎么看?查阅郁达夫的有关资料,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___________而中断。

    ⑵他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___________地夸奖起教练和自己团队的表现。

    ⑶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__________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C: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D: 情不自禁  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同步教程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 4.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喜欢夏花,又喜欢落;喜欢看娜地开着的荷花,又喜欢观赏谢的荷花……他从大自然取营养,然后用他的如大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A: ruǐ    fú      diāo    jí    chuán
    B: xīn    niǎo    diāo    xī    yuán
    C: ruǐ    niǎo    diāo    jí    chuán
    D: xīn    fú      diāo    xī    yuán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清凉                既使                悠闲            紧邻而居
    B: 凝碧                空隙                稀疏            生气勃勃
    C: 姿态                挖掘                螺旋            谜谜糊糊
    D: 泥泞                蜘蛛                拜仿            兴致勃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6. 下列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B: 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C: 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这样划分,使景物描写细腻传神。
    D: 朱自清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语言看似普通,不做惊人之语,但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紧扣比喻,写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7. 课文第3至11段为我们描绘了哪五幅秋景图?秋各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故都的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8. 本文题为“故都的秋”,但首尾都写到南国之秋,作者认为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故都的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9. 《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景图,请说明这些秋景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 10. 《荷塘月色》第4段写荷塘的动态美,第5段写了月色的静态美,这一动一静和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