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课文第三部分第一句“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中“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作者明确地说这部分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2.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30字以内)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___,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长期以来,(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_____________品格,_____________、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数千年在中华儿女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支撑。

    u4e0bu5217u586bu5165u6a2au7ebfu4e2du7684u8bcdu8beduff0cu6700u4e3a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587u4e2du753bu6a2au7ebfu7684u53e5u5b50u6709u8bedu75c5uff0cu4e0bu5217u4feeu6539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728u6587u4e2du62ecu53f7u5185u8865u5199u7684u8bedu53e5uff0cu6700u6070u5f53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4. 下列是对这个多重复句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5. 文章运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改造我们的学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6. “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7.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8. 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理解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u4e0bu5217u5173u4e8eu539fu6587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bf9u539fu6587u8bbau8bc1u7684u76f8u5173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10.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开宗明义地点出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今时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