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 “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 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 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
    D: 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3.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B: 这两年矿难不断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规程和规章制度的不屑一顾 , 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C: 中新网8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并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D: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居安思危 , 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防腐倡廉的工作,实际上也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 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 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 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5. 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词中写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波涛,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
    B: 此词借穿插的“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及“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等描写塑造了一个青春年少、志得意满、谈笑自若、指挥镇定的儒将周瑜的形象。
    C: 此词善用衬托,比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来反衬周郎,又用“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正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D: 全词环环相扣。上阕即景生情,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的“豪杰”,为下阕着重写周郎伏下一条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7. ,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8. 人固有一死,。(司马迁《史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9.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⑪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u4e0bu5217u5bf9u6563u6587u76f8u5173u5185u5bb9u548cu827au672fu7279u8272u7684u5206u6790u9274u8d4f,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587u7ae0u7b2cu4e00u81eau7136u6bb5u6709u4ec0u4e48u4f5cu7528?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u672cu6587u6807u9898u662fu201cu65e0u4ebau62e3u62feu7684u67f4u79beu201d,u6587u7ae0u5374u53c8u7528u5927u91cfu7684u7bc7u5e45u5199u4e86u8fc7u53bbu62e3u67f4u79beu7684u4e8bu60c5,u8bf7u7ed3u5408u5168u6587u63a2u7a76u5199u201cu62e3u67f4u79beu201du7684u6548u679c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