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dù)    推(yǎn)    风日丽(hè)       暮之年(chuí)
    B: 厚(cì)    糊(tu)     枯无味(zào)      动不安(zào)
    C: 补(mí)    短(zhàn)   纵即逝(shāo)     丰饱满(yíng)
    D: 牲(chù)   囊(kuò)    颜欢笑(qiáng)    一叶舟(piān)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真可谓难得的空谷足音 , 它不仅生动地说明了人的脆弱性,还揭示了人不同于苇草的最重要的本质——能思想。
    B: 假如人什么情绪都没有,对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泰然处之 , 心平气和,或都能忍之,远之,这是麻木,或是胆小鬼、糊涂虫?
    C: 国庆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D: 蒙田的《热爱生命》一文,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华美的语言,读后却能使人如坐春风 , 从而明白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某些词语对我赋予特殊的含义。
    B: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为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C: 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智慧出自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D: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4. 阅读《热爱生命》片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扩展其中划线的句子,使之具体、生动、丰满。60字左右。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一直在惊吓着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u4e0bu9762u4e0du7b26u5408u201cu54f2u4ebau201du4e60u6c14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5bf9u4e8eu201cu751fu4e4bu672cu8d28u5728u4e8eu6b7bu201du7684u542bu4e49u6216u610fu4e49u7406u89e3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5bf9u201cu7ccau6d82u4ebau7684u4e00u751fu67afu71e5u65e0u5473uff0cu8e81u52a8u4e0du5b89uff0cu5374u5c06u5168u90e8u5e0cu671bu5bc4u6258u4e8eu6765u4e16u201du8fd9u53e5u8bddu4f5cu7528u7684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学/科网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u4e0bu5217u5173u4e8eu539fu6587u5185u5bb9u7684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5bf9u539fu6587u8bbau8bc1u7684u76f8u5173u5206u6790uff0c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例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

        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u4e0bu5217u5173u4e8eu539fu6587u5185u5bb9u7684u8868u8ff0u3002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4e0bu5217u7406u89e3u548cu5206u6790uff0cu4e0du7b26u5408u539fu6587u610fu601d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u6839u636eu539fu6587u5185u5bb9uff0cu4e0bu5217u8bf4u6cd5u4e0du6b63u786eu7684u4e00u9879u662fuff08    uff0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8. 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_______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_______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健康,_______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经济、_______人际关系等学问。

    A: 启发   规范   以至   调整
    B: 启迪   规范   乃至   协调
    C: 启迪   规定   乃至   协调
    D: 启发   规定   以至   调整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0课短文三篇同步练习
  • 9. 下列词语中的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片   本    开疆土    展事业
    B: 黑    墙    不下脸    杀功劳
    C: 奋    建    旺发达    师动众
    D: 官    正    规校纪    犯而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三单元 热爱生命 同步训练
  • 10.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咀嚼    吹毛求疵    海市蜃楼    非常疲倦
    B: 帐蓬    合情合理    迟钝麻木    极端虚弱
    C: 辗转    漠不关心    令人作呕    号淘大哭
    D: 振惊    鲜血淋漓    半身不遂    一模一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三单元 热爱生命 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