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一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B: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王》)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2.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说辞”,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重要作用。文中以烛之武的语言为主,其他人物的语言很少出现,请从下面两处省略的对话中任选一处,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补写出人物的语言。
    u4f5au4e4bu72d0u8a00u4e8eu90d1u4f2fu66f0uff1au201cu56fdu5371u77e3uff0cu82e5u4f7fu70dbu4e4bu6b66u89c1u79e6u541buff0cu5e08u5fc5u9000u3002u201du516cu4eceu4e4bu3002uff08u516cu4e43u53ecu70dbu4e4bu6b66uff0cu66f0uff1au201cu201duff09u8f9eu66f0uff1au201cu81e3u4e4bu58eeu4e5fuff0cu72b9u4e0du5982u4ebauff1bu4ecau8001u77e3uff0cu65e0u80fdu4e3au4e5fu5df2u3002u201d
    u5b50u72afu8bf7u51fbu4e4buff0cuff08u8c13u516cu66f0uff1au201cu201duff09u516cu66f0uff1au201cu4e0du53efu3002u5faeu592bu4ebau4e4bu529bu4e0du53cau6b64u3002u56e0u4ebau4e4bu529bu800cu655du4e4buff0cu4e0du4ec1uff1bu5931u5176u6240u4e0euff0cu4e0du77e5uff1bu4ee5u4e71u6613u6574uff0cu4e0du6b66u3002u543eu5176u8fd8u4e5fu3002u201du4ea6u53bbu4e4bu300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3.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不秦,将焉取之
    C: 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D: 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4. 下列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烛之武退秦师

    A: 越国以鄙
    B: 秦兵旦暮渡易水
    C: 邻之 , 君之薄也
    D: 若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5.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译为“使……撤退”。这种名词、形容词或动词作谓语时表示“使宾语怎样”的文言现象称之为使动用法。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此类用法的一项是()
    A: 凄神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B: 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
    C: 使使以大王(《荆轲刺秦王》)
    D: 沛公欲关中(《鸿门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有泉出(《游褒禅山记》)
    B: 项伯杀人,臣之(《鸿门宴》)幽壑之潜蛟(《兰亭集序》)
    C: 问其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越国以鄙(《烛之武退秦师》)
    D: 樊於期乃曰(《荆轲刺秦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9.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
  • 10. 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记述了烛之武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不避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秦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秦王的过程。
    B: 《荆轲刺秦王》选自刘向编订的《战国策》,记述了荆轲急公好义,誓死抗暴的英雄壮举,故事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C: 《鸿门宴》作为我国第一部记载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史记》中的杰出名篇,叙述项羽、刘邦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起伏跌宕,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D: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