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中和热测定
    B: 构成原电池
    C: 收集氢气
    D: 定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气可用于漂白,是因为氯气有强氧化性
    B: 工业用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在高温下制得玻璃的原理与硅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有关
    C: 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硫酸工业中,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接触室进行二次氧化,进一步吸收后,二氧化硫的含量很少,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不锈钢餐具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属于合金
    B: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
    C: 香肠中可以加大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新鲜
    D: 医院给病人做X光透视时,常给病人服用“钡餐”,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钡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的一门科学,研究的物质必须是(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

    A: 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 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C: 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D: 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6. 右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

    ①食盐水   ②KNO3溶液 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④Na2CO3溶液 ⑤CCl4   ⑥浓氨水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④⑤⑥
    D: ①②③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化学反应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②获得热能或电能 ③消除环境污染 ④检验蔬菜上农药残留 ⑤提取或合成医药,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

    A: ①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④⑤
    D: 只有③④⑤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气体
    B: 装置②可用于钾在空气中的燃烧
    C: 装置③可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D: 装置④可用于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
  • 9. 宋应星著作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生产工艺百科全书,它翔实记述了明代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记载内容

    涉及化学操作或物质分类

    A

    作咸卷海水盐篇记载:“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食盐

    B

    甘嗜卷造糖篇记载:“每汁一石,下石灰()五合于中”

    用石灰中和甘蔗汁中的酸性物质

    C

    治铸卷·钟篇记载:“内模干燥后,用牛油加黄蜡涂附在上面约有几寸厚”

    牛油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五金卷·铜篇记载:“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

    黄铜、白铜和青铜均为铜合金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10.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不可被分割的
    B: 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C: 1911年,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D: 1913年,波尔根据原子光谱实验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能量值是连续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