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据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施暴,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跑进元老院,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法案。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是(   )
    A: 统治者让步
    B: 平民的斗争
    C: 商人的推进
    D: 奴隶的反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阳安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二调试卷
  • 2.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6月份)
  • 3.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家父(家庭首领)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行政官员。这表明当时罗马(   )
    A: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重视法律程序运用
    C: 公法与私法有兼容的一面
    D: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六校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 4. 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说明罗马(   )
    A: 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
    B: 借贷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C: 借贷双方矛盾非常尖锐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等七校联合体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 5. “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文中的罗马法是(   )
    A: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B: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 开始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模拟试卷(十五)
  • 6.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这句话不能反映(   )
    A: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
    B: 发展了斯多亚学派自然法思想
    C: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法规
    D: 奠定了古罗马政治法律的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模拟试卷(十七)
  • 7. 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颁布了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D: 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模拟试卷(十六)
  • 8. 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化时代,最受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斯多亚学派,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宇宙大家庭的成员……(试图)教导和帮助人们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他们认为,人们如果把注意力严格集中到所要求的职责上时,就可以避免……种种不安和焦虑。实际上,斯多亚学派也是在寻找使个人达到内心平静的途径。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非正规化法律行为的重要性由于需要处理与外国人间的贸易关系而得到加强。看来,

    罗马法最初肯定只适用于罗马市民,无论如何,我们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早期的法令不适用于外国人。罗马人不得不设法解决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到了公元前1世纪,外国人也同罗马人一样,可以有效地进行一些非正规化法律行为了,法庭象对罗马市民一样也向外国人敞开大门。

    —(英)F·H·劳森《罗马法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多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斯多亚学派最终找到怎样的“使个人达到内心平静的途径”?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了公元前1世纪,外国人也同罗马人一样”的背景及其对罗马社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考历史命题比赛模拟试卷(十六)
  • 9.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哪项表述符合材料表达的含义(   )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10.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像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锻炼,蛮横无礼。

    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颗非常好的良心。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爷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唯一麻烦的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机会。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前385年),《骑士》

    材料三: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法治思想?
    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邦民主的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制度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
    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时,中国的统治者也在制定一系列律令,试从法律体现的意志分析二者有何异同?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应如何去完善民主与法治?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市萨尔达坂亚心民汉中学2019年高考历史三诊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