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最后形成法律体系。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
    A: 贵族的权益逐步失去法律的保护
    B: 人人平等的法制理念逐步实现
    C: 维护平民利益成为立法的落脚点
    D: 理性精神推动法制的不断调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3月月考试卷
  • 2. 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
    A: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
    B: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3.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里克利,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里克利仍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
    A: 伯里克利对决策失误应该负责
    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C: 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雅典民主
    D: 伯里克利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4. 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众。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
    A: 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古罗马的立法原则源自中国
    C: 古罗马的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
    D: 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铸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可以充分揭示一个社会的面貌。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其图案描绘一位市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罗马每个自由民都享有投票
    B: 当时罗马的法律高度成熟
    C: 充分体现罗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D: 反映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毕业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
    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毕业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 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
    A: 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 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 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 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安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8.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
    A: 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B: 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安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9. 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
    A: 贵族垄断立法权
    B: 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 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18年4月历史普通高校招生选考试卷
  • 10. 《十二铜表法》规定:“伤害他人的四肢或使之分离、若不能成立和解时,准予报复。”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以上变化反映了罗马法主张(    )
    A: 借助惩罚报复手段维护私有财产
    B: 按律判决以保护平民利益
    C: 通过文明法治形式打击侵权行为
    D: 轻罪轻罚以尊重基本人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Ⅲ卷)模拟考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