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眉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万国法》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据《全球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不什尔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万国法》出现的历史背景,并说明《万国法》何以能“巩固罗马政权”。
    根据材料二概括联邦宪法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原则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仿真模拟卷(二)
  • 3. 西寒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下列对西塞罗提到的“法”理解有误的是(  )
    A: 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
    B: 成为判断是否违法的具体标准
    C: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D: 奠定古罗马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17年9月高三历史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4. 古罗马法中确立和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及主体地位,主观上承认个人意识自治,客观上维护个人权利和利益。还强调公法不粗暴干涉私人生活。材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 公平正义
    B: 高度抽象
    C: 私法至上
    D: 法典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写道:“我们的国家并非无条件地赋予我们生命与成长……为我们提供一处庇护所让我们享受安逸……它保留着权利,占用我们忠诚、才能和智慧中最大、最多的部分为它所用。”这说明西塞罗强调(  )
    A: 国家应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B: 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源泉
    C: 自然法促进平等观念的形成
    D: 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莲塘一中、临川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6. “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都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
    A: 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B: 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
    C: 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庭内惩罚
    D: 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 7. 在古罗马的法定诉讼时期(公元前450年—前150年),上诉人如果要求收回财产权,则必须手持一根象征控制权的小棒并用它触碰该物品,同时还须按照惯例说几句话。如果要求说出的字眼与规定不符,法官必须指明诉讼无效。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
    A: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B: 私法规范相当完善
    C: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D: 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仿真模拟卷(五)
  • 8. 古罗马最初的法学家全部是僧侣贵族,解答法律的权力也为他们垄断。奥古斯都执政时期,法律解答逐渐突破了僧侣贵族的垄断,若干法学家被授予解答法律的特权。这一变化(  )
    A: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提高平民地位
    B: 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C: 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法学进步
    D: 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单科质量检查历史试卷
  • 9. 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所从事的旨在设定、保护、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和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
    A: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
    B: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二诊热身考试试卷
  • 10.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
    A: 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 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 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 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1月检测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