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白日行窃,除用武器拒捕外,不得杀之。”以上材料不能反映的是《十二铜表法》(  )
    A: 量刑较重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不尊重生命
    D: 重视维护人身名誉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罗马法体系最终建立的标志是(  )
    A: 习惯法的形成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公民法的确立
    D: 《民法大全》的颁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届高一上学期历史模块考试(期末)试卷
  • 3.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在学习《十二铜表法》时,甲、乙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甲说:“《十二铜表法》仍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所以它不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乙说:“《十二铜表法》是维护平民利益的,因为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你认为他们的观点(  )
    A: 甲正确
    B: 乙正确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不正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宣布废弃所有婚姻承诺,使得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战争的疆场。一名叫瓦伦丁(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刑架。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以纪念为有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此材料反映(  )
    A: 罗马帝国时期不断发动对外战争
    B: 罗马通过对外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罗马法没能保护罗马公民的自由
    D: 罗马的基本法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古罗马人已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罗马行政官并没有立法权,但他可以依据每个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罗马法是习惯法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罗马法具有灵活性
    D: 万民法优于公民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源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反映了在古代罗马(  )
    A: 法律缺乏社会道德色彩
    B: 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注重对社会财富的节约
    D: 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道:“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B: 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C: 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D: 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
    A: 尊重社会契约
    B: 强调商业道德
    C: 保护居民财产
    D: 遵循市场机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