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没有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
    A: 中国早期政治具有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存在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血缘等级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2.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
    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7年秋季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乐”当然是音乐,但是超越了音乐,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色彩。“乐”的本质是(    )
    A: 差异
    B: 和同
    C: 阶级
    D: 情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检测试卷
  • 4.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
    A: 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B: 古人对丧葬的轻视
    C: 丧葬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D: 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试(8月)试卷
  • 5.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

    A: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
    D: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闽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6. 据《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由此推断蓟之诸侯属于(    )
    A: 姬姓子弟
    B: 有功之臣
    C: 先代贵族
    D: 商朝贵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
    A: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 消除诸子矛盾
    D: 实现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如果抛开其中的专制主义等不良成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按规则办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正义主张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摘编自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材料二:罗马人在公元前449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随着罗马人的征服,立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立法者明确了正义的标准(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有助于帝国内分散的地区一体化,罗马法律的原则直到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据上述材料,归纳先秦法家与罗马法在“正义”标准和民众“权利”上的差异。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兴化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9.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高级中学2017至2018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 10.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兴化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