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优劣利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2. 《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
    A: 维护社会的安定
    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 区分血缘的远近
    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4.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5.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内服制度
    B: 外服制度
    C: 宗法分封制度
    D: 礼乐制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6.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下列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春秋时“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依然牢固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

    汉代用分封制代替郡县制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有利于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周秦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8. 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    )
    A: 都是中央集权制
    B: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 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9. 《国语》记载:“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对应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联姻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考试试卷
  • 10.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ɡuǐ)。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