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D: 祖宗圣人,百世不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3. 春秋初期,在鲁国宗庙祭礼上,鲁文公将其父鲁僖公(鲁闵公的庶兄)的神主(牌位)置于鲁闵公(鲁僖公的前位君主)之前,这一做法被孔子认为不符合“礼”。这是因为此做法(    )

    A: 破坏了宗法血缘关系
    B: 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
    C: 违背了君臣尊卑秩序
    D: 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下期高二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 4.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八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 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 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 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 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 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 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 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 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 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 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大一统”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西周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宗子一定是大宗的儿子
    B: 宗族诸子具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C: 宗子的选定事关宗族稳定
    D: 宗子在本宗族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