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曾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 向世界各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B: 将欧洲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C: 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发展资本主义
    D: 将基督教的教义传播到世界各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2. 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承万能的主,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3.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加强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形成了“三角贸易”商业圈
    ④推动了哥伦布的跨洋航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4. 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 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 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 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6.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7. 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8.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 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9.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据[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