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
    A: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 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C: 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 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开学测试试卷
  • 2. 如图所示为英格兰与威尔士城市化进程图,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奴隶贸易

    ③工业革命

    ④圈地运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适应性试卷(12月份)
  • 3.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现实原因是(   )
    A: 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 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主要商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大理市下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试卷
  • 4.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近代)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对全球化,材料一弗兰克持什么观点? 并结合近代欧洲相关史实分析作者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你认为这一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压轴题 来源:
  • 5. 下表是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A: 非洲与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B: 北方人民的南迁导致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C: 工业化进程推动世界城市人口占比上升
    D: 欧非美三洲人口的变化与殖民扩张有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欧洲人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别的文化,但他们自己的文化也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社会传统和宗教之间的稳定而广泛的联系而发生转变。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洲由于引进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开始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欧洲作家日益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力感到自豪,并将其视作他们的文化或宗教传统的优越性。欧洲人还对人类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了很多的思索,这有时导致部分欧洲人的一种新的种族意识,有时也会导致一种文化相对主义,在其中欧洲人的习俗被看作是整个人类举止的唯一形式。与此同时,各种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化和各种习俗而斗争。

    ——摘编自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对外贸易是濒海国家积累财富、吸收先进文明和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17世纪东亚海权时代的开启,结束了之前东亚海域的自由贸易时代。海权竞争无不以武力为决断。欧人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很大程度上疏远了近代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文明。欧人尽管尚无力以武力征伐东南亚的半岛国家和中日两国,但半岛国家和中、日海权的丧失,对外导致难以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失去直接并大规模参与不断创造巨大财富的世界贸易市场;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与外部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亚历史发展就此改写。当握有东亚海权的西方国家挟工业革命后的优势兵临东亚陆权国家城下,东亚传统武装再也无力抵御逼至家门的侵略,东亚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庄国土:《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旧世界之间的交往”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后西方掌控东亚海权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7.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文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    )
    A: 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B: 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C: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 阻碍了美洲农业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有学者指出,在1500年,世界站在了一个人类新时代的边缘。世界主要区域的人们已经准备着进入永久而持续的互动之中。他们互动的结果对有些人有利、有益,但是对其他的人来说是困难或灾难。世界进入这一“互动之中”主要是因为(    )
    A: 文明区域的连接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
    B: 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C: 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D: 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9.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3

    时期与人物

    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

    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

    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

    中国人高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而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10. 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主体居民讲西班牙语,只是口音有所不同;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巴西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海地共和国则以法语为官方语言。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 西方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C: 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影响
    D: 西班牙广泛建立总督辖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