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佛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到:“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    )
    A: 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B: 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
    C: 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D: 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瓷器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表明(    )
    A:   英国奉行贸易自由主义
    B: 全球商品大流动呈加速态势
    C: 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D: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荷兰海外贸易发展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4.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试卷
  • 5.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6月月考(合格考)试卷
  • 6.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
    A: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
    B: 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
    C: 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
    D: 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广东历史【补题】
  • 7. 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A: 小麦、玉米
    B: 玉米、水稻
    C: 小麦、甘蔗
    D: 水稻、甘蔗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山东卷)
  • 8. 下表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 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 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 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 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全国甲卷)
  • 9. 17世纪初,荷兰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公司由商人和富于冒险精神的新教徒集资筹建。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享受许多特权,甚个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荷兰特权贸易公司的成立(   )
    A: 推动了欧亚直接贸易的兴起
    B: 加剧了欧洲国家的商品输出
    C: 有利于欧洲的资木原始积累
    D: 拉开了荷兰殖民扩张的序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
  • 10. 反思资本主义扩张史,侵略与经营有如两翼,如影随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是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为例,对殖民地历史命运所作的精辟分析。

    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展开了扩张活动,世界文学领域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文学作品。英国作家狄更斯对这一时代有经典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必修三等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容便是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资本主义贪婪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曾经“良好的锚地”戈雷岛却成了扩张者的跳板,并在历史岁月中见证了扩张者的诸般恶行,请结合所学予以概述。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包括印度在内的殖民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境遇。综合说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如何以笔为刃直面“最坏的时代”?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其“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6月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浙江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