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 增加了欧洲国家的劳动力
    B: 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C: 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D: 促进了非洲的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2. 1572年,美洲白银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这反映出(    )
    A: 世界经济中心逐步向亚太转移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C: 中国工业品逐步打入美洲市场
    D: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物种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3. 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人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人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人到内地。”玉米传人中国可以反映出(   )
    A: 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B: 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同步
    C: 世界重要大洲间都从此有了联系
    D: 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殖民制度)作为和欧洲各个旧神并列于祭坛的“一位陌生的神”,有一天一下子把所有的旧神都打倒了。殖民制度宣布,赚钱是人类最终的和唯一的目的。欧洲的舆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各国政府纷纷成立特权贸易公司,恬不知耻地夸耀一切当作资本积累手段的卑鄙行径。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几百年中,以掠夺、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为中心的奴隶贸易,则是它的直接后果之一。……在这其中,随着英国借口呼应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向法国发动的北美殖民战争(1702—1713年)中的胜利,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殊权利,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整理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材料二:16一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中,三角贸易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导致了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1768年到1776年期间,英国商人安东尼·培根仅贩卖奴隶一项,就赚得了67000英镑。1765年,他在默瑟蒂维办起了炼铁厂。诸如安东尼·培根之类的例证不胜枚举。

    ——艾周昌等《非洲通史》

    材料三:塞内加尔的戈雷岛,于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遗产委员会对其评价:“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15至19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隐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美殖民战争后加速英国成为最大贩奴国的特殊权利,并简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一段话概述“三角贸易”的过程,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三角贸易”枢纽。
    指出“戈雷”名字的含义。根据材料三回答戈雷岛成为奴隶贸易转运站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并概括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戈雷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引起价格革命的原因,人们提出很多种看法,其中以美国经济史学家E.J.汉密尔顿的货币数量论影响最大。货币数量学说有着悠久的理论传统,早在16世纪,西班牙和法国一些学者就提出过这种解释。到了现代,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由货币供给量决定),汉密尔顿则是成为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朱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新探》

    材料二: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

    ——1944年7月,孔祥熙密电蒋介石,发自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依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价格革命的主要表现,并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说明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原因。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孔祥熙参加的国际会议的名称,并简述该会议绘制的战后世界经济蓝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基础测试试卷
  • 6. 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O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   )
    A: 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
    B: 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
    C: 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
    D: 工业革命时代迅速到来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7. 非洲国家边界的百分之四十四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百分之三十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百分之二十六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西方殖民扩张
    C: 两次工业革命
    D: 两次世界大战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 8. 地理大发现后,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与此同时,原产美洲的作物近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这反映新航路开辟(   )
    A: 实现了物种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B: 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物质文化的交流
    C: 推动了中国人近代海洋意识的形成
    D: 实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舒城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
    A: 葡萄牙、英国、美国
    B: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
    C: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D: 意大利、法国、荷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1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中国商人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对欧亚地区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