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欧洲与中国直接的瓷器贸易始于明代

    16世纪

    中国瓷器大量流入葡萄牙里斯本

    16世纪

    西班牙开辟菲律宾—墨西哥—欧洲瓷器贸易

    17世纪

    荷兰垄断了欧洲和中国的瓷器贸易

    18世纪

    法国、英国成为欧洲市场上中国瓷器的主要经营者

    据上表可知,中欧瓷器贸易(   )

    A: 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B: 主导的西欧国家越来越多
    C: 推动了全球经济贸易联系
    D: 提高了欧洲制瓷技术水平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1月高考模拟调研卷(二)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贸易的新潮流。巧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租借”的手段使澳门成马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化”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 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马铃薯物种交流的传播路径,并简要概括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哪个角度考量一个国家兴衰?扼要说说你的依据。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 3. 表1所示为1620~1621年西班牙大帆船从马尼拉购买中国商品再卖到秘鲁的价格。据表可推知,当时西班牙大帆船贸易(    )

    商品

    马尼拉售价(比索)

    秘鲁利马售价(比索)

    生丝(担)

    200

    1950

    广东缎子(匹)

    5

    50

    织绵(匹)

    4

    40

    天鹅绒(巴拉)

    0.5

    4

    A: 密切了欧美间商品往来
    B: 提升了亚洲商品竞争力
    C: 挤兑了欧洲工业品市场
    D: 推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根据教皇子午线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分了势力范围。但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则说:“太阳照耀我如同照耀别人一样,我倒很想看看在亚当的遗嘱中哪个条款剥夺了我分享天下的权利。”这反映出(    )。
    A: 哥伦布是海外殖民第一人
    B: 新航路开辟引发殖民争夺
    C: 法国不赞成殖民扩张活动
    D: 法国企图抢占美洲殖民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5. 高一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此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

    A: 明清商帮活动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近代西方侵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 6. 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 世纪、19 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据此判断(    )

    A: 图一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 图二标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图三有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三者都体现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安康市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
  • 7. 非洲内陆地形复杂,沙漠、沼泽、密林和瀑布纵横交错,道路崎岖难行,气候恶劣,疫病流行,如热病能致人死亡。长期以来,西方殖民者很少深入内陆,但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探险家对非洲发起了大规模的内陆探险,而且考察的次数急剧增加。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非洲内陆地形奇特资源丰富
    B: 西方列强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C: 探险家们对非洲大陆的好奇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联考(10月)试卷
  • 8.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品的习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非洲黑人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这反映了英国人(   )
    A: 是在为奴隶贸易找借口
    B: 改善了奴隶的生存状况
    C: 掀起了废奴运动的高潮
    D: 为美洲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康杰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测试试卷
  • 9. 新航路开辟以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世界各地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
    B: 欧洲地中海商业中心繁荣
    C: 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欧洲市场
    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
  • 10. 近代史上,这里不但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银矿开采基地,而且还是欧洲人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许多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龙其是棉花,被移植到这里的种植园中进行生产。上述变化导致“这里”(   )
    A: 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 原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C: 航海业和工商业空前的繁荣
    D: 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