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光荣革命后,英国大土地所有者通过议会立法,解决了在扩大农场面积过程中碰到的阻碍,并通过改进耕作方式和引进新式农具、新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B: 政治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 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D: 大土地所有者要求掌控议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主张

    卢俊

    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

    约翰·密尔

    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

    马克思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

    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指出其与中世纪英国救助体系的共同点。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枢密院)和司法机关(特权法院)组成。这些机构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可知,当时的制度设计(   )
    A: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B: 为英国宪政体制奠定基础
    C: 削弱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D: 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14世纪的人文主义原本具有反对神学的倾向。17世纪后期,英国的洛克将人文主义发展为强调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经济自由,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权利上,从而形成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兴起反映了,英国(   )
    A: 天主教势力的衰落
    B: 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 极力抢夺世界市场
    D: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表:英国各行业收入情况(单位:万英镑)

    时间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

    1688年

    1930

    990

    560

    25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2200

    上表呈现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导致英国(   )

    A: 进行议会制改革
    B: 加强干预经济
    C: 加强海外掠夺
    D: 进行产业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利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这里中的“革命”是指(    )
    A: 确立君主立宪制
    B: 实行了联邦制
    C: 实现了三权分立
    D: 建立了共和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普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人们称,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晚近有些作家已在贬低光荣革命。他们指出,这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1688—1832年的英国是真正贵族统治的最好样板。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向所有国家开放贸易。英国人不久便获得了这一贸易的最大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世界意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能够获得“贸易的最大部分”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试卷
  • 9.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 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 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 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 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尧山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0. 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国王和代表议会的两大阵营里,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都有贵族、乡绅、富商巨贾和一般商人,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据此(    )
    A: 可以分析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
    B: 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
    C: 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
    D: 能探讨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8月)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