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   )
    A: 人文主义思想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 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 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 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gb】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 2. 多数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   )
    A: 政治革命
    B: 交通变革
    C: 世界联系
    D: 军事因素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3.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4. 19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科学种族主义学说。在《人种不平等论》(1853—1855)中,戈宾诺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主要人种:非洲人描绘为愚钝懒惰的人群;亚洲人聪慧但驯良;美洲土著迟钝而傲慢;只有欧洲人充满智慧、高贵,并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思想本质上反映了(   )
    A: 种族主义成为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
    B: 欧洲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差异
    C: 生物进化论思想在人类社会中的异化
    D: 欧洲势力在世界的主宰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 5. “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 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 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 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 6. 亚欧大陆各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互动往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奴隶贸易
    D: 宗教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 7. 1539年左右,意大利的威尼西亚开始引进玉米,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   )
    A: 迪亚士的探险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哥伦布的远航
    D: “瓷路”的拓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 8. 它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使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它指(   )
    A: 新航路开辟
    B: 三次英荷战争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9.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 10. 15世纪前后,欧洲约消费了10000公担胡椒和10000公担其他香料,这要用65000公斤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   )
    A: 物价急剧上涨
    B: 贫困人口增加
    C: 向外掠夺金银
    D: 出现粮食危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