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800年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久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

    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齐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测试试卷(A卷)
  • 2.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
  • 3.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

    图片_x0020_100001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
  • 4.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
    材料三中福泽谕吉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遵循了这一主张吗?说明理由。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天津市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期初检测试卷
  • 5. 下表为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额在其总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701年

    1751年

    1773年

    1798年

    进口

    66%

    55%

    45%

    43%

    出口

    85%

    77%

    49%

    30%

    A: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削弱
    B: 英国贸易重心逐渐转移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英国逐渐丧失欧洲市场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二月开学摸底(延迟开学网络考试)(A卷)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世界近代史上,美、俄两国都是通过殖民扩张(16~17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19世纪美国的大陆扩张)由蕞尔小邦一跃而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当代美国著名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评论说:“不断向前推进的疆界给俄国人的性格和俄国的制度留下了如同它给美国人所留下的一样持久的标记。”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政策不同,殖民扩张对美、俄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摘编自刘自强《殖民扩张对美、俄现代化的不同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殖民扩张与美、俄现代化问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检测历史试题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盛行“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是一种重在维护本国利益的“经济民族主义”。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他们也提出“商战”的经济民族主义观点,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甲午战争之后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 “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 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 《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商战”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商战”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经济民族主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开学验收测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船只出洋贸易。同一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立足,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把在广州购买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盈利。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圆转运来换取中国商人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后,又占据了台湾南部,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换取白银。因此,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形成了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李金明《月港开禁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对“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东西方贸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历史开学检测(线上)试卷
  • 9. 2017 年 3 月 1 日,大英博物馆的“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 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 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 览单元可能为(  )
    A: 贸易与侵略(300﹣1100 年)
    B: 变革与调整(900﹣1550 年)
    C: 邂逅与连结(1500﹣1800 年)
    D: 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 年至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 10. “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挂着它的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这里的“它”是(   )
    A: 荷兰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西班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