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学发展与社会转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各国的大学先后设立历史学讲座,延请名师讲学,西方史学开始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意大利历史学家布鲁尼认为历史应当记载“人事”,用意大利方言为但丁和彼特拉克撰写传记。德意志史学领域中的斗争极为激烈,新教的历史学家称罗马教廷为“魔鬼的巢穴”,而天主教的历史学家则称马丁·路德为离经叛道的“狂僧”。西班牙卡萨斯写的《西印度群岛的毁灭》记述了西班牙对西印度群岛的征服。法国波丹发表的《理解历史的方法》,是西欧第一部比较详备的史学方法论。英国培根写下《亨利七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并说“历史使人明智”。

    ——摘编自郭圣铭《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史学》

    材料二: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体系在变与不变中不断演化前行。1940年前后,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中国近代史解释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过程与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1988年,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认为“近百年来为振兴中国而进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运动,都可统称之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正是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在短短20余年时间内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学界普遍运用的解释体系。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史被史学界推上了历史现场,其研究的社会生活及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都是社会存在,是唯物史观领域的具体史学流派。

    ——摘编自陈廷湘《中国近代更解释体系的演变与趋向》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史学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解释体系主要演变趋向中的“变”与“不变”,并评述这种趋向。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质量检测(三模)试卷
  • 2.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曾多次向西方介绍冬虫夏草、三七、当归、阿胶等中药。他认为中国医学在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但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理论方面不如西方。他的观点得到伏尔泰等学者的肯定。这反映了(    )
    A: 中西医药学互补交融
    B: 西方社会掀起中国热潮
    C: 西方学者的理性精神
    D: 儒学与启蒙思想的冲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质量检测(三模)试卷
  • 3. 为了人的解放,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出了积极的思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摘自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尽管人们可以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把马克思的学说分述为……然而,就其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马克思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类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1844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明确地把自己对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作出这样的表述:“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摘自孙正聿《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

    材料三:针对“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的质疑,列宁反问:“面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这里的关键是人民“毫无出路”。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需要挺身而出,选择帮助人民脱离困境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哪怕这种道路被经典或教条所不容。列宁还说:“既然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世界历史发展的总的路线”就将因此而改变。

    ——摘自余金成《十月革命两大实践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指出康德认为“人的解放”包括哪两个方面,评价康德在探讨“人的解放”这一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补充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价值。
    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三模)试卷
  • 4. 马克思很欣赏一位科学家,曾互赠书籍和书信往来。他评价这位科学家的著作,认为“可以用它作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此著作是(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C: 《物种起源》
    D: 《自然系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及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试卷
  • 5. 16世纪初的德国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但有名无实。德国农民要交什一税,还要受高利贷的盘剥,其中罗马教会是最大的放贷者。马丁﹒路德严厉批评罗马教会,“教会应该发光,为俗世的人做一个模范。但他们倒行逆施,作恶盘剥”。他呼吁“让德意志的皇帝作一个真皇帝”,以德意志民众和世俗政府之力来纠正这一弊病。上述材料意在说明马丁﹒路德这一行动(    )
    A: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形成
    B: 推动了信仰得救的理念之传播
    C: 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D: 引发了一场关于赎罪券的辩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及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试卷
  • 6. 有学者认为,某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对当前时代的批判:第二阶段,对历史哲学的反思;第三阶段,对社会集体的基本原则的一个界定;第四阶段,对理性局限的揭示。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    )
    A: 洛克
    B: 康德
    C: 伏尔泰
    D: 卢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 7. 今年是牛顿去世295周年,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牛顿的科学成就错误的是(    )
    A: 17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C: 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D: 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联考试卷
  • 8. 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称欧洲某城市为“翡冷翠”,那城市的官邸和教堂专用一种绿纹大理石,将城市点缀得如同一粒翡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艺术家心目中的圣殿。那里有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大卫”:有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使的设计”及“天堂之门”。该城市位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9. 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人生而自由”是他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可靠向导应该是(    )
    A: 人的天性
    B: 自由平等
    C: 主权在民
    D: 理性科学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二次联考试卷
  • 10. 如表是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有学生在①②处填上下列标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章节

    章节标题

    章节内容

    第23章

    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24章

    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第25章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A: 跨洋交流与全球联系;欧洲转型
    B: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革命
    C: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启蒙运动
    D: 三角贸易;宗教改革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