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   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材料二 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

    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 30 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 3 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 50 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材料三 (英国)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摘自《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父们解决中心问题相应办法。
    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的形成过程,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或复辟势力妥协的结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的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第二十一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海国四说》是梁廷楠以“筹海防夷”为目的的代表性著作,有助于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面貌的了解。他称道某国“彼自立国以来,凡一国之赏罚、禁令,咸于民定其议,而后择人以守之。未有统领,先有国法。法也者,民心之公也。统领限年而易……其举其退,一公之民。”梁廷楠笔下的这一“国法”生效于(   )
    A: 1689年
    B: 1875年
    C: 1787年
    D: 1788年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义乌市2021届高三历史5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 3. 1793年,华盛顿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他指令国务卿写信给最高法院大法官,要求他们提供意见。大法官回信说,经过慎重考虑,如果他们经不起诱惑而对与法庭职务无关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不恰当的,因此拒绝发表意见。他们还提醒道,总统只是行政分支的首脑,宪法规定他只有权召集行政分支的官员,法官不归他管。这一事例表明的政治理念是(   )
    A: 权力分立
    B: 主权在民
    C: 共和主义
    D: 联邦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5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50年,法国形成了《习惯法大全》。到16至18世纪,法国学者致力于促成南北 法统融合。1789年,“八月法令”发布了关于废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的决议,8月,制宪议会 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等基本权利。1791年宪法强调“制定在全国通 行的民事法典”。1804年,最终通过了《法国民法典》,主要包括“人”,涉及法律主体的地位及 其享有的权利;“财产及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分别规定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和 居住权,以及役权或地役权等内容;“取得财产的方法”,规定了继承与订立遗嘱的制度,关于债 的一般规定,提倡婚姻自由原则等。

    ——摘编自高仰光《法国民法典:搭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规范体系》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宪政,尽快与西方制度相接轨,并承诺放弃领事裁判权。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顽固派意识到必须革新法律以保其统治。1907年9月,宪政编查馆正式将民法的编纂列入修律计划,制定了《大清民律 草案》。《大清民律草案》起草过程中,既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法理原则与制度,也保留了不少中国固有的传统制度,充分表现出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冲突。《大清民律草案》打破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是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开端。

    ——摘编自马琦《从〈大清民律草案〉;看传统法与外来法的冲突》

    材料三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20年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 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 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摘编自《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民法制定的背景及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民法典》制定的意义。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第552条规定,“土地所有制并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第54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包含的基本原则。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历史地评价拿破仑。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6. 19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建立在小共和国基础上的复合共和体制,可以集大共和国的强大性与小共和国的安全性于一身。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 中央集权的原则
    B: 联邦制原则
    C: 民主原则
    D: 分权原则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二)试卷
  • 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缺乏来源。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农民运动更加高涨了。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于1861年2月19日通过了二一九法令,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宣言》指出“这次改革在对农奴们揭示出新的未来的时候,农奴们将会了解和感激地接受高贵的贵族们为了改善农奴的生活所做的重大的牺牲。”;《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规定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整理于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俄国二一九法令推行的社会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俄国二一九法令。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5月适应性训练(二)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革命实现了白人男性的政治独立、广泛的个人自由及法律平等。欧洲和美洲的社会活动家普遍承认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可能还存在未被发掘的深层次含义。他们将注意力转而集中在奴隶制等问题上:

    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

    1808年美国废除奴隶贸易

    1833年英国议会拿出2000万英镑补偿奴隶主,并宣布废除大英帝国境内的奴隶制。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整理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她是一位黑人女裁缝帮工,她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家百货商店工作。她曾试图参加选民登记,但遭到拒绝,官方的理由是她未能通过识字能力考试。1955年12月1日,她在干完一天的工作后,上了一辆公车,坐在“有色人种”区的第一排空位上。随着汽车开动,所有的白人专区都坐满了人。后来又有几个白人乘客上了车,她拒绝按照当地法律的规定,给新到的白人乘客让座,于是被捕。这引发了一次长达一年之久的公车抵制运动,这场运动也是南部民权运动中大规模民众参与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解释美国革命只“实现了白人男性的政治独立、广泛的个人自由及法律平等”。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英美两国废奴进程中的两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哪一类型的社会运动,写出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运动爆发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学考模拟)试卷
  • 9. 俄国1861年改革后,土地可以转让和作为遗产继承的意识逐渐被村社农民所承认;农户分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份地愈分愈小,许多青年农民被迫租出土地,外出做工。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 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 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得到确立
    C: 农民获得了完全的人身自由
    D: 亟待实现农业的集体化生产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历史5月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 10. 如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据此可知,英国(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教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C: 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
    D: 逐步确立了议会主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高考模拟考试试卷